您的位置:首页>红木文化>文章详情
罗汉床:亦庄亦谐
更新时间:2017-08-01

罗汉床,“床”如其名,一面有着神佛的庄严面孔,另一面有着罗汉无拘无束的潇洒个性。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卧具(罗汉床、榻、架子床、拔步床)中最著名的一个,罗汉床之所以受到现代家庭的广泛喜爱,离不开这种与中国人中庸、变通的性格息息相关的特性。

古代人的“沙发”

中国古典家具总被人冠以一副正儿八经的面貌,坐在官帽椅上,就得正襟而坐,目不斜视,似乎连在自家休息时,身体也得不到完全的放松。事实上并非如此,比如罗汉床的出现就完全打破了古典家具古板严肃的形象。

简单来说,罗汉床可以被称为古代人家庭中的沙发——家居活动、待客的中心。中国人最开始是席地而坐的,到了汉朝之后才逐渐出现坐具、卧具、床具等。而罗汉床也是这种坐姿演化的一个见证。虽然名曰罗汉“床”,但这种家具的款式介于沙发与床之间:坐面的宽度比床要窄,但比现代沙发深。用一个地道的传统词汇来形容,就叫做“榻”(狭长而较矮的床)。这样的造型设计,决定了罗汉床是一个坐卧两用的实用至上的家具产品。

摆上小茶几,恣意闲坐,与友人焚香品茶,谈古论今亦可;撤去茶几,清凉的夏日午后,凭靠扶手,悠闲小憩亦可。生长在北方的人可能会对这种坐具更为熟悉,现在很多地方仍然在使用的炕也是类似这种功能。在五代名画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中就可以看到,主人与朋友高谈阔论、谈笑风生的地方,正是围绕着一张坐卧兼宜的罗汉床。到了明清,在罗汉床上就像如今的沙发一样成为固定的家居待客中心了,这样的画面在很多明代的插图小说中十分常见。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看到,清宫妃子的流言蜚语也正是在罗汉床榻间传开来。

中庸、变通的精神面貌

罗汉床有着一个颇具禅修意义的名字,但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,不一定与佛教相关。一说是罗汉床之所以得名,是因为早期多为僧人使用,在崇尚佛教的年代,人们常常在罗汉床上谈经论道。还有一说是罗汉床的三面矮围子就像是建筑结构中的“罗汉栏板”,因此得名。还有一说将罗汉床与“弥勒榻”混淆,榻是比较短而宽的款式,所谓“三尺曰榻,八尺曰床”,但两者的功能类似,均可以“置之佛堂、书斋闲处,可以坐禅习静,共僧道谈玄,甚便斜倚”。也有人认为罗汉床得名于其外形敦实厚重,像罗汉打坐的镇定自若的样子。这些名字的由来离不开罗汉床的外形与功能,其精神面貌与中国人中庸、变通的处世之道一脉相承。

从无坐具到有坐具,中国的传统坐具在历史上也是不断变化的。如今我们所见的罗汉床多为明清款式。其特点是坐面较床要窄、三面有矮围子(实木面板或有雕刻或镂空装饰),并有四只弯曲度大的“香蕉腿”。虽然体积较大、不便移动,但从一些历史画作和插图看来,古代人对罗汉床情有独钟,放在卧室作为小憩之用,放在书房作为待客之用,甚至放在庭园作为屋外纳凉之用都是十分常见的。

厂址:东阳市横店下莲塘工业区红兴三路

联系人:王君华

手机:15925960281;15925966976

电话:0579-86531783

QQ:591670387